• 小螞蟻站長吧-互聯網運營、增長黑客學習交流平臺

    您好,歡迎訪問小螞蟻站長吧!

    品牌:流量之井

    2018-07-29 01:01分類:網站流量 閱讀:

     

      很多創業者在前期的營銷上都會面臨一個困惑:“如果手里有1000萬元,我是做品牌,還是直接買流量做效果?”

      如上文所述,品牌和效果投放并不是對立的。品效合一,是更好的選擇。

      但在實際操作中,做品牌可能代表著一些傳統廣告投放,比如影視劇貼片、分眾電梯、衛視節目冠名等。這些廣告看得見、摸得著,但效果得不到保證,所以企業主心里難免會打鼓。

      而買流量,可能就是直接選擇購買效果廣告,比如百度的競價排名、今日頭條的信息流、騰訊社交廣告等。這些數字投放,都能測算出CPC(以每點擊一次計費)、CPL(以每一條客戶留資信息計費)、CPS(以每一件實際銷售產品計費),相對品牌投放,企業主心里相對放心,覺得能夠看到ROI(投入產出比)回報。

      當然,企業主內心也會糾結:花錢買流量可能是飲鴆止渴。一是流量費用越來越高,隨著BAT的壟斷,企業議價權越來越小,獲客成本高;二是如果不做品牌,可能也沒有品牌溢價,只能通過產品促銷、降價的方式,提高流量效果。

      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對這種普遍性糾結有一個說法:“流量占據通路,品牌占據人心。補貼和品牌可以兩手抓,補貼和流量相當于促銷,而品牌才是真正的護城河。”

      這個說法有見地。

      傳統品牌講求“三度”:知名度、美譽度、忠誠度。雖然對這三度的具體計算都是通過調研公司完成的,但對于品牌的功能和價值,受眾一般看重的也是這幾點。

      第一,品牌解決認知問題。讓消費者記得住并能和競品區別開(心智占有)。

      第二,品牌解決信任問題。消費者因為放心會優先選擇名牌,錯選的代價低。

      第三,更高級的品牌是一種文化或信仰,具有很強的韌性和生命力。比如星巴克、可口可樂、蘋果這些超級品牌,會有足夠多的忠誠用戶。“即使一夜之間工廠全部燒光,只要我還有品牌,就能馬上恢復生產。”這是可口可樂創辦人阿薩·坎德勒的名言。

      如果從古代酒肆門前的招牌算起,到各種品牌形態的出現,人類始終要解決的品牌問題就是6個字:認知、認同、認購。

      那么,在移動互聯網時代,品牌又會有什么新的變化嗎?

      在上文我已經提到,如今這個時代的營銷都是可以品效合一的,所有不做點擊導購的品牌營銷都是浪費流量。

      從流量池的角度看,品牌不僅是心智占有和信任背書,而且品牌本身恰恰就是巨大的流量池,品牌并沒有站到流量池的對立面。

      所以,我要補充一個重要觀點:品牌即流量。

      相對于BAT級別的流量之海,絕大部分企業品牌只能算是一口流量之井。雖然不是大江大海,但也“為有源頭活水來”。只要有這井水在,就能源源不斷地提供流量、提供商機。

      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。如同當下最熱的明星、網紅,他們的微博下面總有不少“粉絲”的回復,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擁,做一場直播能收幾十萬元的禮品,一點八卦就能上大號頭條,甚至刷屏。他們的這些巨大流量來自兩方面:一是關注,二是“粉絲”。

      對企業而言,關注就是注意力經濟,就是商機,就是大量免費的流量涌入。優步(Uber)的新聞,無論是一次公關活動,還是CEO(首席執行官)的離職,都經常能被大家討論,這就是明星企業的關注力。同樣,小米的雷軍、錘子的羅永浩,為什么堅持用新聞發布會為產品站臺,并且經常做出“Are you OK?”(“你還好嗎?”)、“漂亮得不像實力派”等炒作噱頭,實際上都是在用個人的方式引發公眾對產品的關注。

      關注可能并沒有傾向性。對一個用戶而言,關注你的產品可能只是出于好奇,或者想看八卦新聞甚至負面消息。而“粉絲”則是自媒體時期企業做品牌最利好的一個流量源。

      “粉絲”,是企業產品的忠實用戶或者喜愛者。從流量的角度看,“粉絲”不僅自己會主動消費,而且會成為企業的“自來水”,也就是幫產品主動打廣告,做口碑的“免費水軍”。

      不要以為只有娛樂明星才有所謂的“粉絲”,實際上很多品牌通過潛移默化的滲透,都讓我們無形中成為其粉絲。即使口頭上不會承認,但在實際消費時,品牌對心智的占領也會起作用,使我們不僅在第一時間會聯想到該品牌,而且還會自發地主動推薦。

      這樣的例子很多:

      在選擇房地產中介的時候,會瞬間想到鏈家。

      想要吃漢堡包的時候,腦海里出現的是肯德基、麥當勞。

      想要買家居用品時,會想到宜家。

      想要吃火鍋時,去找海底撈。

      想要買手機,腦海里就有蘋果、華為或者小米。

      在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,我們其實已經淪為這個品牌或者那個品牌的“粉絲”(這一現象的專業說法叫品牌心智占有)。第一時間的品牌聯想指導下的購買動作,以及告訴他人的沖動,都是典型的粉絲行為,這些會為品牌帶來穩定的流量。>>電子書分享微信xueba52100這就是為什么在效果廣告越來越多、成本可見的今天,我們還要做品牌的原因。

      品牌即流量。通過關注和“粉絲”,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流量。從短期看,可能做品牌付出的成本很高,但基于品牌的持續性記憶、“粉絲”的口口相傳以及明星品牌的社會關注,品牌成本會邊際遞減,甚至歸零。到了那時,企業即使減少大量的品牌廣告投放,也可以有穩步上升的趨勢,成為一個成功、成熟、到達收獲期的品牌。

      我常說一句話:“品牌二字,玄而又玄,眾妙之門。”

      如何開啟這扇大門,如何讓品牌盡快獲得關注與粉絲,如何用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品牌流量池,完成最終的效果轉化,我將主要從定位、符號和場景三部分內容予以闡述。

    上一篇:最犀利有效的三種定位方法

    下一篇:尷尬的品牌

    相關推薦
    ?

    關注我們

      小螞蟻站長吧-互聯網運營、增長黑客學習交流平臺
    返回頂部
   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