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小螞蟻站長吧-互聯網運營、增長黑客學習交流平臺

    您好,歡迎訪問小螞蟻站長吧!

    什么樣的人,適合做B端產品經理?

    2022-10-04 00:00分類:產品經理 閱讀:

     

    編輯導語:要想成為優秀的B端產品經理,懂業務和懂產品是兩個很重要的標準。這篇文章作者總結了一些優秀B端產品經理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相關經驗,干貨滿滿。希望看完對你有所幫助。

    點開了這篇文章的人,大概率就適合做B端產品經理。

    這句話不是開玩笑。根據我的經驗,B端產品經理這個工作并不需要什么天分。實際上,我所認識的優秀B端產品經理,大多畢業于非常普通的學校:不知名二本,甚至大專。

    這很容易理解。

    B端賽道非常細分,產品迭代和推廣的速度也很慢,這就產生了大量工作機會。除了大公司需要內部B端產品經理,這兩年隨著SaaS的崛起,也出現了大量SaaS產品經理的需求。這就給我們普通人創造了更多機會。

    相對于天分,B端產品經理更看重業務知識的積累。而這種積累更多來源于業務現場,以及與用戶的直接溝通,無法完全通過書本來學習。

    因此,面對兩個候選人:一個素質完美但完全不懂業務的畢業生,和一個素質存在缺陷但精通業務的產品經理,SaaS創業公司往往會選擇后者,或者給后者更高的薪酬。

    這就是說,有積累的渣本生也可以打敗名校畢業生。

    不僅是創業公司,很多大廠也一樣。

    前段時間一位大廠B端業務的星友給我說,他們領導認為目前部門的產品經理都太偏互聯網——名校畢業,第一份工作就是互聯網大廠——但業務經驗不足,因此未來要引進更多懂業務的產品經理。這或許也是大廠B端業務裁員的動機之一,雖然不是最主要的動機。

    因此,做B端產品經理,起點低不可怕,只要堅持努力,也可以進大廠,并且擁有值得稱道的職業生涯。

    說實話,我也很羨慕那些天子驕子,一畢業就那么優秀:寫作、溝通、演講都幾近完美。我剛畢業的時候,一上臺演講就緊張。特別是給客戶高層匯報,吃了不少苦頭。

    但是隨著自己對業務的熟悉,以及不斷的練習,終究邁過了這個門檻。后來我兼職做售前顧問,給客戶高層匯報,甚至能贏得客戶的一片掌聲。

    因此,我一直堅信,B端產品經理是最適合普通人的工作之一。

    一、優秀B端產品經理的標準

    通用的素質我就不強調了,比如溝通能力、文字能力等等,對于大部分知識型崗位肯定都是需要的。

    但是有2個能力,優秀的B端產品經理不但要具備,而且還要精通,即:

    1. 懂業務
    2. 懂產品

    B端產品的主要目標是輔助企業業務,幫助企業達到降本增收的目的。因此,B端產品經理必須要懂業務,這樣才能成為“業務與產品之間的橋梁”,讓產品能夠真正對業務產生價值。

    但B端產品經理的工作并不僅限于此。他還必須將業務需求抽象和升華,以確保設計的產品能夠在保持標準化和簡潔性的同時,盡可能滿足更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。

    而要做到這一點,僅僅是了解業務,或者熟悉相關產品的操作和配置,是遠遠不夠的。

    B端產品經理必須深入理解業務,同時對行業最優秀的B端產品有深入研究。否則,他要不就無法對需求進行抽象和升華,要不就是設計的產品難以落地;或者雖然能夠落地,但是功能過于臃腫,以至于研發成本高企,用戶體驗也非常糟糕。

    那么,什么是懂業務,什么又是懂產品呢?

    二、懂業務

    熟悉業務用語,能夠完整、正確的畫出業務流程圖,這些只能算是入門。

    優秀的B端產品經理,能夠從多個層次分解業務,并且進行結構化的梳理和表達。

    比如,以采購管理為例。我們可以將一個典型的中型制造企業的采購管理分為三個層次:戰略層、策略層和執行層。

    首先說戰略層。

    采購零部件的良品率,對成品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,在很大程度上會左右制造企業“高端品牌戰略”的成敗。因此,提升采購零部件的良品率,是實現公司整體戰略的重要條件。

    其次說策略層。

    采購零部件的良品率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供應商管理的水平,體現在供應商管理的多個階段,比如:供應商準入、招投標管理、研發階段采購質量管理、生產階段采購質量管理、供應商績效評估和汰換等。

    在每一個階段,我們都要有相應的管理策略。比如,在招投標管理階段,我們需要建立透明、規范的招投標流程,并提升技術和質量部門在評標中的地位,從而確保只有合格、高質量的供應商為我們供應生產用零部件。

    最后說執行層。

    策略要進行落地,則必須細化到具體的流程。以生產用零部件招投標流程為例,具體就包括尋源采購申請流程、招議標安排流程、技術交流管理流程、評標及定點定價流程等。而每一個流程,我們都需要落實到流程圖,并明確每一個重要的步驟,以及執行步驟的相關崗位。

    什么樣的人,適合做B端產品經理?

    在結構化的梳理和表達上,首先,我們要有整體思維。

    比如,對于采購管理,我們就可以通過一張圖對整個采購管理流程進行整體性的表達。實際上,這也會成為我們梳理業務的骨架:

    什么樣的人,適合做B端產品經理?

    其次,在每一個重要環節,我們都要能夠全面表述其管理流程及管理重點。

    比如,在采購申請環節,一個典型的制造企業,采購申請的來源可能包括:

    1)庫存部門

    庫存部門可能會根據庫存計劃,提出補充現有量的采購申請。

    2)生產計劃部門

    根據排產計劃,生成采購申請。

    3)車間

    根據加工計劃,生成外協采購申請。

    4)銷售部門

    根據銷售訂單,以銷定采購申請。

    5)其他

    比如研發需求、行政需求等等。

    什么樣的人,適合做B端產品經理?

    那么,對于一個B端產品新人,如何才能做到“懂業務”呢?

    有3點建議,如果你能堅持做,就可以在1到2年之內成為一位“懂業務”的B端產品經理。

    1. 參加項目

    對于新人來說,參加一個新項目或者一個新產品的從0到1,是快速熟悉業務的最佳途徑。

    因為新項目往往會進行完整、詳盡的業務調研,甚至會到客戶現場辦公,這就有利于新人更為直接、全面的了解相關業務知識。

    當然了,即便不是從0到1的項目,也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。只是,我們還要借助其他更多的學習手段。

    2. 學習文檔

    在工作中,我們要抓住一切向同事、客戶學習的機會。但是,我認為最基礎、同時也是最重要的,是認真學習相關文檔。

    首先,文檔往往是前人的工作成果和智慧結晶。比如需求調研文檔、業務流程圖、方案文檔等等,都非常適合對業務進行系統學習。

    其次,公司畢竟不是學校,同事和客戶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和壓力,如果我們什么都不懂,事事都去問他們,無疑會給他們造成額外的工作負擔。遇到脾氣不好的同事或者客戶,可能還會碰一鼻子灰。

    最后,文檔隨時都可以閱讀。我們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反復研讀文檔,這會大大提升學習的速度和質量。

    3. 多問“為什么”

    我見過不少浮于表面,對業務缺乏深入和結構化認知的B端產品經理。根源就在于,他們沒有多問“為什么”的意識和習慣。

    比如,為什么生產的汽車質量不好,銷售部門可能會抱怨工廠質量管控不合格;但是如果問“為什么質量管控那么難”,答案可能是“采購件的良品率比較低”;而為什么“采購價的良品率比較低”,原因可能就是過度的采購成本控制,導致無法選擇最優秀的供應商;如果繼續深挖下去,可能還會涉及公司的品牌定位、研發能力等等。

    我帶產品團隊時,對下屬最大的要求就是要“多問為什么”,這也對他們的工作習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
    我敢保證,作為一個新人,只要堅持多問“為什么”,一段時間下來,就必然超越很多“凡事喜歡浮于表面”的同事。

    三、懂產品

    那么,什么是“懂產品”呢?

    首先,不管負責什么產品,我們都要有完整的產品架構圖。仍然以采購管理為例:

    什么樣的人,適合做B端產品經理?

    產品架構圖賦予我們全局視角,這樣,當客戶提出一個需求,我們就能對應到大致的位置,并且對功能的范圍和復雜度,有一個初步的判斷。

    比如,當進銷存的客戶提出希望增加一個頁面:“簡單”管理一下他們的采購合同。如果我們熟悉采購管理產品的架構,就會明白“采購合同管理”可不是一個簡單的頁面。

    實際上,如果你保持警覺和客戶進一步溝通,就會發現要滿足他們的需求,可能會涉及一系列頁面和流程。這也是我們為什么繪制產品架構圖的目的之一。

    除了具備全局視角,“懂產品”還意味著我們要有標準化設計的思路。

    和業務管理相比,軟件產品的底層邏輯存在很大差異。相對來說,業務更注重結果,產品更注重過程;業務更強調事實,產品更強調邏輯。

    本質上來說,業務是以人為主導的,可變通、可靈活處理的地方很多。但軟件產品不一樣,哪怕一個字段設計不合理,或者一句代碼存在bug,也可能導致整個流程走不下去。

    因此,B端產品經理必須明白每一個業務策略如何通過功能落地,每一個業務流程如何在系統中具體操作。同時,如何通過一個標準化的功能,簡單、有效的支撐多個客戶的具體需求。

    對于優秀的B端產品經理,產品架構的全局視角、具體功能的標準化設計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,這就是所謂的“懂產品”。

    那么,對于一個產品新人,如何才能盡快做到“懂產品”呢?

    1.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

    學習B端產品的關鍵,在于一定要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。

    胡適曾經說過,所有的創新都是模仿。瓦特的蒸汽機改變了世界,但是他“只不過”是在??砷T的蒸汽機基礎上,加上了第二個凝冷器;而??砷T的蒸汽機,又模仿了巴平的蒸汽唧筒;巴平又模仿了胡根斯的空氣唧筒。

    那些民間發明家,如果不首先系統的學習前人經驗,那么他們哪怕窮盡一生,也無法制造出真正的現代飛機。

    同時,和C端產品經理不同,B端產品經理很難對客戶的業務和體驗“感同身受”,這就更加大了“完全從零”創造一個產品的難度。

    因此,B端產品經理學習的第一要務,是向已有的B端產品、特別是同領域最優秀的B端產品學習。

    其實,即便是不同領域的B端產品,在設計思路上也有諸多可以借鑒的地方。這就是為什么成熟B端產品經理轉行,會比新人入行要容易得多的重要原因。

    2. 系統學習

    學習成熟B端產品的大忌,就是零散學習:想到哪學到哪,需要什么功能就學什么功能。

    零散學習會導致2個嚴重的問題:

    1)效率很低

    B端產品功能往往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和復雜度,如果零散學習,往往會在前后銜接上浪費大量時間。

    2)容易遺漏

    零散學習往往也不夠全面,雖然暫時能夠應付眼前的需要,但是其實缺乏全局視角和深度,往往只能學習到皮毛。

    因此,學習成熟B端產品一定要系統學習。系統學習的話題比較大,大家可以參考下圖的PPT,是我的親身案例。

    什么樣的人,適合做B端產品經理?

    四、其他建議

    如果你是B端產品新人,除了以上幾點學習思路,還有以下幾點建議送給你:

    1. 養成讀書的習慣

    B端產品經理一定要多讀書,特別是業務管理書籍。畢竟我們不可能永遠只做一個執行層的產品經理。

    要成為高階產品經理,就必須懂商業,具備一定的業務洞察力。而讀書,就是培養業務洞察力的“捷徑”。

    2. 不要重復犯錯

    新人犯錯是正常的,實際上,做得多才錯得多。但是,我們不能兩次跌到在同一個地方,這將大大影響我們的成長速度。

    建議大家準備一個復盤筆記本,將日常的錯誤和心得,都記錄在本子上,每周進行復盤。

    長期堅持下去,你的錯誤就會越來越少。

    3. 找外部導師

    雖然同事之間的情誼非常重要,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:同事之間往往是存在競爭關系的。即便不存在直接的競爭,同事之間的交流也難免存在戒心。

    因此,我建議大家找一位外部導師,他可以是同在互聯網的親戚朋友、也可以是認識的某位產品前輩。和他們保持良好的關系,這樣在一些關鍵問題上,如果他們真心給你參謀一下,肯定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。

    #專欄作家#

    王戴明,微信公眾號:To B老人家,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,多年互聯網產品與信息化管理經驗。

   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,未經許可,禁止轉載。

    題圖來自 Unsplash,基于 CC0 協議。

    上一篇: 策略產品經理必讀系列—第二講AA & AB Test最

    下一篇: 搜索策略產品經理必讀系列—第二講電商搜索召

    相關推薦
    ?
    返回頂部
   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a